“上海论坛2022”年会今日开幕,聚焦全球多重挑战下亚洲的应对
11月25日,上海“上海论坛2022”年会开幕。论坛以“全球多重挑战下亚洲的今日聚焦应对”为主题,本次论坛以结合的开幕形式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智库、高校、多重学术机构、挑战企业、下亚政府和媒体等的应对嘉宾和代表参加论坛,共论未来亚洲发展。上海
复旦大学校长、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今日聚焦韩国 SK 集团董事长崔泰源,开幕韩国驻华大使郑在浩致辞,全球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开幕式。多重
立足亚洲,凝聚全球共识
金力向来自全世界的与会嘉宾、向助力上海论坛不断前行的各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将为人类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繁荣注入新的强大动能。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金力表示,一个不断发展、繁荣、稳定、充满活力的亚洲,符合全球各国、地区和中国的共同利益。我们应当立足亚洲,凝聚全球共识,为解决世界最紧迫、最关键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在全球治理的主要议题领域提出“上海论坛”方案。复旦大学将持续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同各方在科技、人文、环保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为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贡献亚洲智慧。
崔泰源认为,一直以来,上海论坛都为解决全球挑战、凝聚集体智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全球气候危机每年仍在恶化,持续威胁地球生命和生物多样性,极端天气也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恶劣影响。他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克服这场全球性危机,努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人类现在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全球气候的未来。他提到,中韩两国政府已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并制定减碳政策和开发绿色技术,希望两国通力合作,为亚洲地区和国际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
郑在浩认为,世界持续经历大变化,不确定性因素日益突出。他从“地缘政治的重返”、“超级大国间的竞争日益激化”、“各国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出现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技术竞争”、“围绕规则和价值的软性竞争”四方面展开讨论。他谈到,为实现全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缩小分歧,消除地区紧张,建立互信,在政府和民间层面的持续对话与沟通至关重要,同时,在地区内打造并加强重叠性的小多边主义,也可以成为一种解决方案。
陈志敏在主持时表示,上海论坛历经17载春秋,始终以“关注亚洲、聚焦热点、荟萃精英、推进互动、增强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着眼当下,展望未来,秉持开放的姿态、前瞻的视角、建设性的立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面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需要中国、亚洲和世界齐心协力、开展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他期待在本届上海论坛上与各方来宾共同直面时代之关切,围绕亚洲与世界的重大议题和发展问题展开对话交流和思想碰撞。
携手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中国与亚洲区域合作开新局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让·雅克·拉丰基金会荣誉主席让·梯若尔(Jean Tirole),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西班牙前外交部长及前欧盟与合作部长、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前办公室主任阿兰查·冈萨雷斯(Arancha Gonzalez),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美国前驻沙特阿拉伯大使傅立民(Chas Freeman),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协会创始人、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前副部长、印度尼西亚前驻美国大使迪诺·帕迪·贾拉尔(Dino Patti Djalal),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教授王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郑宇发表了主旨演讲。
傅立民表示,实现区域力量的包容性、平衡性的基础一直存在,各国需要共同商议、产生共识,才能保持各地区间力量的平衡,实现中国与邻国的共同繁荣。他表示,东盟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开放,中国也已成为其所有邻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为加强未来亚洲各国之间的合作,中国未来可以进一步建立多边协调机制,并通过这些机制认真考虑和探讨各国利益诉求。
王丰在发言中聚焦东亚各国生育率下降的普遍趋势以及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认为得益于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东亚各国的个人福利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人们变得更健康、更长寿、更自由,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问题,各国亟需改变以人口增长驱动劳动力增长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为适应这一新趋势,各国政府和企业应合作创建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以及具有普遍支持性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体系。
迪诺·帕迪·贾拉尔强调,亚洲在过去几十年的成就令我们自豪,东南亚各国间的互信持续增强,秉持不结盟政策,保持外交政策制定的自主性,东盟成员从五国扩大为十国,全球其他区域可以学习借鉴东南亚国家间克服冲突、加深合作的良好做法。他表示,凭借“全球智库会议”等民间交流对话的机制,能推动更多国家开展对话,并提出进一步建立信心的措施。合作与信任相伴相随,他期待未来东盟各国继续合作互信,在更广泛的区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阿兰查·冈萨雷斯表示,中国是亚洲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方面,中国承担了重要的全球责任。亚洲在应对多重全球挑战时,可以遵循中国古人“以实则治”的智慧策略,面对地区紧张局势,亚洲各国应积极采取缓和政策,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同时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优先事项。她强调,亚洲各国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应考虑做对中国和他国都有利的事情,面对未来,亚洲应秉承“开明自利”的精神。
让·梯若尔在讲话中围绕“应对多重全球挑战的亚洲对策”这一主题,指出全球正面临气候变化、不平等、教育不足、创新乏力、债务积累等多重问题。他强调,应对多重挑战,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目前相关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世界既需要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又需要堤防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因此,各国应加强合作,重点推动绿色科技的研发资助管理,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从而建设一个共同利益优先的美好未来。
郑宇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的包容性经济增长背后有三大:与持续经济增长相伴的广泛经济转型、社会福利的扩大、精准扶贫。他认为,我们可以从亚洲和中国的经验里,找到重塑全球社会契约的方法。我们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促进长期、可预测的经济治理;采取前瞻性策略,推动数字化、绿色转型;加强干预措施,减少经济不平等和增强社会包容性。重塑全球社会契约的核心是全球共同发展,发展应当面向全球所有人,需要多边机制来保护各国共同利益,寻求共同发展。
立足中国,放眼亚洲与全球,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本次开幕式还发布了6份《上海论坛2022主题报告》和6份《复旦智库报告》。各报告聚焦相关领域中业已突显,且未来将更具重要性的关键问题及趋势进行研究,以中国为出发点,放眼亚洲与世界,提出评论与核心观点,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本届论坛于11月25日至26日举行,设有“国家与经济发展:亚洲与国际比较”“亚太地区企业ESG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机遇与挑战”“提升金融机构个人数据治理,促进数字金融良性发展”“增长新动能和普惠金融”等五场高端圆桌,分别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复旦大学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杨青、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宋国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所长牛海彬、智利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多罗蒂亚·洛佩兹(Dorotea López)、APEC-APFF金融基础设施发展网络(FIDN)牵头人赖金昌、复旦大学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许多奇、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担任主席。与会代表将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以专业的视角就相关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和思想碰撞。
据悉,上海论坛是由复旦大学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大型国际学术论坛。论坛立足于上海,依托复旦大学的学科优势,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7届年会,出席论坛的国内外嘉宾10000余人次。论坛以“关注亚洲、聚焦热点、荟萃精英、推进互动、增强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旨在搭建中外政商学界人士共同交流沟通的平台,在全球治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治理、科技创新、文化文明等领域,围绕重大战略性议题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以求更好地为人类进步、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
文/丁雨橦、张圆、黄晨、李怡洁
(责任编辑:知识)
- ·服贸会9月1日举办论坛会议及推介洽谈活动49场
- ·龙头房企坐次变局:碧恒万融成历史,碧万保时代来临
- ·如何找到以前加过的微信群?官方技巧:群主必知的6个功能
- ·渡远户外搭热点要当“露营概念股”, 境外收入占比超八成
-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最快”图数据库开源,TuGraph开启新里程
- ·教育部通知“语数英”将改变为“语数体”?今年9月开始实施?不实!
- ·武汉出台提振消费举措:投放3.5亿元消费券,支持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
- ·刘世锦:要让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紧密结合,加强领域间交流
- ·探访幼儿园开学首日:有家长不停刷手机看孩子消息
- ·唐山“BOY”服饰店:有顾客调侃“来件穿了能打人的衣服”
- ·RCEP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 ·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冒用银保监会名义实施“清退回款”诈骗
- ·乌鲁木齐:二手房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降低至20%
- ·北大实行交叉学科招生计划单列,保证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规模
-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 ·“烂脸”!珀莱雅防晒霜质量“翻车”!索赔难再遭质疑……
- ·不亏钱的网点就是赢家,深圳证券营业部七成4月亏损,利润总额下滑超六成,金融产品收入降超五成
- ·利比亚减产引供应进一步收紧,投行看好油价再涨20美元
- ·中疾控详解居家隔离与居家健康监测区别:后者不限制同住人员活动
- ·印度官员:印度大米库存充足,尚无限制出口的计划